[AI 成長系統] 005 當你體驗過「商務艙」,就再也回不去了——關於人生優化的深度思考

「如果你從未想像過你的美好生活,你怎麼會想要追逐你的美好生活?」


📺 影片資訊

標題: 為什麼需要人生優化?從體驗升級到認知爆炸
頻道: 人生優化指南


🎯 為什麼推薦這支影片

如果你曾經問過自己:「我的生活就只能這樣嗎?」這支影片會給你答案。

這不是一支教你時間管理或理財技巧的影片。它談的是更本質的問題——為什麼大多數人不追求更好的生活? 答案很簡單:因為他們從未體驗過。

影片透過「搭商務艙」、「心臟手術」、「拉麵社的誕生」等生動的比喻,拆解了一個深刻的洞察:體驗升級是不可逆的,學習投資是必要的,而認知框架決定了你能走多遠。

如果你正在創業、轉職、學習新技能,或單純想讓生活變得更好,這支影片會幫你理清「為什麼要做」和「如何開始」。


📚 核心內容整理

📌 影片核心主題

探討為什麼需要「人生優化」,以及如何透過體驗升級、學習投資來突破現有生活框架,追求更好的人生狀態。


🎯 五大核心觀點

  1. 人們不追求更好生活的原因:從未體驗過好的生活,因此沒有嚮往
  2. 體驗升級是不可逆的:一旦體驗過更好的服務或生活品質,就很難再回到過去的水平
  3. 學習投資的價值:透過購買已驗證的方法論,避免自己在試錯中的高風險與高成本
  4. 願景驅動行動:當使命感夠大時,即使面對不理解、辛苦、不賺錢,仍會堅持做對的事
  5. 認知升級優先於技能:在優化財務和時間之前,必須先炸開既有的思維框架

📖 詳細內容拆解

部分 1:為什麼人們不追求更好的生活

核心概念:
大多數人選擇「省力又賺錢」的路徑,而非「費力且不賺錢但有意義」的事,主要原因是缺乏對美好生活的想像與體驗。

關鍵要點:
– 當面對「省力賺錢」與「費力不賺錢」的選擇時,大部分人會選擇前者
– 除非有足夠大的使命感或願景,否則難以對抗「不理解」+「辛苦」+「不賺錢」的三重打擊
– 人們從未接觸過更好的生活體驗,自然不會產生追求的動力

案例:
– 某機構讓參與者體驗「上台領獎」的模擬場景,產生一張彷彿真實的照片,從此激發出追求成功的渴望
– 一位 26 歲健身教練參加課程後,發現「原來有這麼多人跟我一樣」,打破了過去身邊人都不理解的孤獨感


部分 2:體驗升級的不可逆性

核心概念:
一旦體驗過更高品質的服務或生活方式,人們很難再接受降級,這會成為持續追求進步的動力。

關鍵要點:
– 體驗過好的事物後,會設定新的「體驗基準線」
– 這種升級會帶來長期的追逐動力,成為個人成長的引擎
– 從 PF(Past Future)到 NF(Now Future),體驗會不斷疊代

經典案例:
講者分享自己搭乘商務艙的經驗:第一次體驗後,發現服務品質的差異巨大,從此不願再搭經濟艙。原本覺得「為什麼同樣是位置,只差 15 公尺卻要五倍價錢」,體驗後完全理解其價值。


部分 3:學習投資的價值邏輯

核心概念:
學習就像「購買已驗證的心臟手術方法」,避免自己在試錯中付出巨大代價甚至失敗。

關鍵要點:
– 古老的方法雖然可能沒效率,但存活率已被驗證
– 自己迭代方法的風險極高,如同自己改良心臟手術,死亡率會飆升
– 購買別人已驗證的方法論,是最有效率且安全的成長路徑
– 學習投資不是花費,而是槓桿,可能帶來 10-20 倍的回報

數據案例:
– 心臟手術方法 60 年來沒有太大改變,因為迭代的代價是「人命」
– 講者提到「小金年初刷 15 萬學習」,雖然當下吃力,但回來後認為能賺回 10-20 倍以上


部分 4:拉麵社與人生優化指南的誕生

核心概念:
當願景夠大時,即使面對不理解、辛苦、不賺錢的三重困境,仍會堅持創造出新世界。

關鍵要點:
– 拉麵社初期被認為是「詐騙集團」、「邪教」,面臨大量不理解
– 團隊成員都在做「費力、不賺錢,但想做的事」
– 透過持續努力,逐漸獲得認同,成員也從被質疑到被相信
– 願景是「讓人們的生活過得比過去更好」


部分 5:認知優化先於技能優化

核心概念:
人生優化的第一步不是財務或時間管理,而是「思維爆炸」——理解世界的底層結構。

認知三階段:
1. 所知甚少(不知道自己不知道)
2. 所知甚少的所知稱多(知道自己不知道)
3. 大量學習後發現世界更大,更加謙卑

關鍵洞察:
課程設計中,思維課在最前面,財務和時間管理在後面,因為沒有正確的認知框架,其他優化都是無效的。


🔑 金句摘錄

「如果你從未想像過你的美好生活,你怎麼會想要追逐你的美好生活?」

「我希望我的生活不止這樣,但我不知道它可以怎麼樣。」——26 歲健身教練

「你如果要理解心臟手術的奧妙,可以老老實實、刻刻氣氣地把錢交給那個已經動過心臟手術前沒有死的人。」

「你用舊有的心臟手術讓你自己活到三四十歲了,你怎麼敢動它?你不敢,因為你動它,死亡率可能會提升。」

「世界真的非常大,你所知的又更甚少了——當你讀過心臟解剖學跟病毒學的底層邏輯之後,你會發覺它跟商業其實沒差別。」


💭 我的思考與反思

我的「商務艙時刻」

從高中到大學,是環境的升級;
從逢甲到台科,是人際的升級;
從成員到經營者,是角度的升級。

我不只是換了學校或角色,而是學會「看待世界的方式」不同了。那一刻我明白,體驗升級不是奢侈,而是一種標準的轉變。

在資安與創業路上,我早已回不去「經濟艙思維」。我不再將效率當唯一衡量,而是追求體驗的品質與節奏的自由。仍需補足的,是身體與能量層面的升級——讓節奏不只是快,還要穩。


我的美好生活

我愛的與愛我的人都在我身邊。
每個人都能做自己,也能認知到自己的力量。
我們的關係是和諧、自由、共享的。

我有屬於自己的空間,乾淨、有光、能專注創作。
我有源源不斷的金錢與資源流入,不是為了追求更多,而是能讓我專注創造更好的教育與內容

每天醒來,我都在做有意義的事——講課、寫文章、設計課程、陪伴學員,用 AI 讓知識流動,用安全讓人有力量。

預演計畫:
我會挑一間嚮往的咖啡廳,用「未來的自己」方式工作一整天,讓理想生活成為可以體驗的當下。


我正處於「所知甚少」的第三階段

在商業世界裡,我的事業仍小;但我用大量閱讀與反思不斷拓寬視野。幾乎每天都覺得腦袋炸開,這正是成長的象徵。

資安這件事,我過去懂「做」,但現在開始懂「想」。我不再滿足於能操作,而是想理解背後的底層原理。

我知道自己知道得少,但也知道如何學得深。


我的「心臟手術」是什麼

我的「心臟手術」是:打造可持續的 AI × 資安教育體系

我為此投入了十年,也願意繼續投十年。去年我花超過十萬元在學習上(HTB、AI 工具、書籍、課程),娛樂支出則不到三成。

這比例代表了我的信念——學習是最大的資產。我願意為成長付出金錢,但也開始理解:真正的投資,不只在「學」,而在「用」。要讓學習變成資產,必須讓它產生實際價值與回饋。


費力、不賺錢、不被理解,不代表錯

資安,本身就是「費力、不賺錢、他人不理解」的代名詞。但我已經做了十年。

我不是為了短期回報,而是因為這是我的志業。推廣資安教育,讓更多人理解安全、感受到力量,是我內心的使命。

這條路很累,但每當學生說一句「原來我也能做到」,那就是我繼續前進的燃料。

我正在讓「志業」與「事業」相遇:
– 用 feifei.tw 傳遞啟發
– 用 ssdlc.feifei.tw 建體系
– 用 step.feifei.tw 讓學習變實戰

那只是開創者的日常。我不想放棄意義,只想升級結構。


跨領域遷移是我的優勢

我最擅長的事,就是「跨領域遷移」。我用生成式 AI 把生活與資安連結起來,讓抽象的技術變成可理解的故事。

我發現所有事情的底層邏輯都相通:
– 行銷手法與心理學相連
– 社交工程與心理學相連
– 健身紀律與安全維運相連

我不讓知識孤島化,而是讓它流動。AI 是我的橋樑,讓我把技術、人性與教育三者融合成新的語言。


建立能量流動的社群

資安圈,是拉我向上的圈子。我被這個領域的熱情感染,也成為推動者。

我不只是被激勵的人,我希望成為「讓他人看見自己力量」的人。我相信學習不是孤單的,所以我想打造一個能量流動的社群——讓初學者敢發問、高手願意教、每個人都能從分享中成長。

下一步: 建立「資安教育 × 成長社群」,每月舉辦一次分享會,讓更多人一起飛上去。


每天的微小行動

我不需要等準備好才開始,因為「開始」本身就是準備的一部分。

每天的微小動作——寫一篇筆記、看一段教學、整理網站、傳一句鼓勵,都在讓我靠近理想生活。

行動不是為了快,而是為了穩。我選擇每天推進 1%,讓小行動堆疊出大自由。

🔍 我如何應用這個框架?

看完這支影片後,我不只是「覺得有道理」,而是立刻將這些概念轉化成我的行動系統。以下是我的具體應用方式:

1. 建立我的「三層網站體系」

我把「志業」與「事業」的結合,設計成三個互相支撐的網站:

  • feifei.tw:傳遞啟發與願景,讓人看見資安教育的意義
  • ssdlc.feifei.tw:建立完整的學習體系,提供結構化的知識路徑
  • step.feifei.tw:讓學習變成實戰,用 AI 輔助讓技術變得可親近

這不是三個獨立的專案,而是一個完整的「體驗升級路徑」——從啟發、學習到實踐。

2. 制定「學習投資 70% 法則」

去年我在學習上的投資超過十萬元,今年我決定將「收入的 10-15%」固定投入學習。但更重要的是:

  • 購買前問自己:這個課程能解決我當前最大的問題嗎?
  • 購買後立刻用:不囤積,買了就要在一週內開始實踐
  • 用輸出驗證學習:每學一個概念,就寫一篇文章或做一次分享

3. 建立「每日 1% 推進系統」

我不追求一次性的大爆發,而是每天推進一點點:

  • 每天寫作 30 分鐘:整理筆記、寫文章、記錄反思
  • 每天學習 1 小時:看教學、做實驗、研究新工具
  • 每週分享 1 次:在社群、Blog 或課程中分享所學
  • 每月檢視 1 次:回顧目標、調整策略、慶祝進步

4. 啟動「資安教育社群計畫」

我不想孤軍奮戰,所以我正在建立:

  • 每月線上分享會:邀請學員、同行、高手一起交流
  • 每季實體聚會:讓大家面對面連結,感受「原來有這麼多人跟我一樣」
  • 每年成果展示:讓學員展示作品、分享成長故事

5. 設計「預演未來」的儀式感

每週我會挑一個時段,用「未來的自己」的方式工作:

  • 去一間有質感的咖啡廳
  • 用最好的工具(筆電、筆記本、咖啡)
  • 專注做最重要的事(寫課程、設計內容)
  • 讓這個體驗成為「標準」,而非「奢侈」

這些不是「等有錢再做」的計畫,而是現在就能開始的小行動

因為我知道:體驗升級不是目的地,而是每一天的選擇。


🎁 給讀者的五個建議

1. 創造你的「預演時刻」

不要等到「有錢」或「有時間」才去體驗美好生活。找一個你嚮往的場景(咖啡廳、活動、環境),用一天的時間「預演」未來的自己。這會成為你追求的起點。

2. 寫下你的「美好生活畫面」

花 30 分鐘,具體描述你理想中的一天。不要模糊地說「想成功」,而是說「早上 8 點起床,在有陽光的書房寫作,下午跟團隊開會討論專案」。越具體,越有力量。

3. 投資學習,而非囤積課程

買課程不是目的,「用」才是。選擇一個能解決你當前最大問題的課程或書籍,投入金錢和時間,然後立刻實踐。學習的投資報酬率來自「應用」,而非「擁有」。

4. 找到或創造你的社群

如果身邊的人不理解你的追求,主動去找到「跟你一樣想變好」的人。參加讀書會、線上社群、實體活動,讓自己被能量拉著向上走。

5. 每天推進 1%,而非一次爆發 100%

不要等「完美計畫」,而是每天做一件小事。寫一段筆記、發一則貼文、改進一個流程、聯繫一個人。小行動的複利效應,會在一年後讓你驚訝。

📝 最後的話

這支影片讓我重新思考:為什麼我要做現在做的事?

我不只是在教資安,而是在打造一個讓人「看見自己的力量」的學習環境。我不只是在寫文章,而是在記錄成長的軌跡,讓更多人知道「你也可以」。

志業與事業不衝突,意義可以被設計成系統。

如果你也在追求更好的生活,如果你也曾被質疑、感到孤單、不知道該往哪裡走,請記住:

「你不是一個人。你只是還沒遇到那群跟你一樣的人。」

讓我們一起,從今天開始,每天推進 1%。


💬 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啟發,歡迎分享給需要的人。
也歡迎在跟我分享,告訴我你的「商務艙時刻」是什麼。

菲比
菲比

講師學歷:臺科資工所、逢甲資工系畢業。
技術專長:OSINT、滲透測試、網站開發、專業易懂教育訓練。
證照書籍:OSCP、OSCE³、著《資安這條路:領航新手的 Web Security 指南》。
教學經驗:60+ 企業教學經驗、指導過上百位學員。
教學特色:新手友善、耐心指導、擅長圖解(流程圖、心智圖)引導學習。
社群經驗:目前經營全臺資安社群 CURA,曾任臺科資安社社長、逢甲黑客社社長。
社群交流:LINE 社群《飛飛的資安大圈圈》,即時分享經驗、鼓勵交流。
社群分享:FB 粉專《資安這條路,飛飛來領路》,分享文章與圖卡整理。
個人網站:feifei.tw 分享資安技術文章;pbtw.tw 分享 AI 相關應用;ssdlc.feifei.tw 分享軟體安全開發流程文章。